《山山海》文化實驗《微酵相織》
09/22-10/07 第11棟展覽館
展場開放時間︱11:00-21:00
展區一、《微酵相織》藝術循環生活鏈
隱喻「微笑相知」是一種花東生活的智慧與人、與自然的相處之道以及在時間中發酵熟成、經緯相依的共好共創方式,也是一條溯源走向先人、卻更明晰未來的溫暖「手路」連結著創意者的心、手、腦和有形無形的文化語言。此展區由跨展區主題作品和專題
專題展區以六個部村落的跨域創作傳達《微酵相織》藝術循環生活鏈在不同生活圈的獨特議題與實踐。
展區二、部村落微酵系譜
國際六大類發酵食物穀物、蔬菜、蛋白質、酒、調味、飲料,在花東皆有其獨特產物具有高度的風土標誌性,並且與原住民文化祭儀、耆老之手息息相關構成花東自成一格的發酵文化系譜。
展區三、針路航線
編織是一種古老的語言–以手與吟唱傳遞,卻能航行在未知的已知。從文化斷裂中尋找啟發的絲絲縷縷般的線索,制度、語言、造型、材質、紋樣、社會關係與慣用技法,展開描繪文化的輪廓圖,並以重塑、修補和再設計,在時尚和非時尚之間,傳統與當代之間,進行開創。
展出以多元材質創造6組大型視覺裝置作品,以「人的群聚」為意象呈現籐編紋路、刺繡、織布的工藝藝術,並運用傳統籐編固定的語彙進行轉換視覺的陳列設計。
展區四、記憶的音像實驗——歌謠哪去了?
1990年前的東岸青年男女,經常在晚飯後齊聚後院一同唱歌互娛,這樣的習慣已逐漸隨著時代的刷新而褪色,自娛的笑話、生活唱詞也隨之消失,歌謠哪裡去了?用歌聲詠歎出心情的那份真摯呢?笑聲與眼淚齊飛的火堆聚會呢?我們會走向哪去呢?
所有參與藝術家
藝術創作跨域|
東冬.侯溫、陳昭興&王亭婷、饒愛琴、勒嘎.舒米、哈拿.葛琉、簡吟如、王力之、王偉&林介文 、王繼三×吳昊恩×徐睿楷×小山劇團、嘉木郎、林易蓉×Kamaro’an
生活風格跨域|
江布妮、烏瑪.黑蕾.勒巴、林戎依、Kamaro’an、陳錦江、古勒勒.伐基尚、胡淑玲、鄭浩祥、劉哲安、卡塔文化